English

中国经济的崛起与美中首脑会晤

1998-06-10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薛福康 我有话说

弗雷德·伯格斯滕是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学界的权威学者。他最近接受笔者的采访,精辟地阐述了美中两国开展经济战略对话和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中国将在世界经济中发挥重要的核心作用

记者:伯格斯滕先生,近年来经济议题在外交政策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您认为在即将举行的中美首脑会晤中,双边经济关系会否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伯:我认为,当克林顿总统在北京会晤江泽民主席时,他们应该开始讨论一个21世纪初期的中心问题:即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将对世界产生的影响。两位首脑应该为两国的总体关系制定新的框架。

在十九世纪后期以前有记载的历史中,中国曾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实体,现在有经济学家预测,中国经济今后即便只以7%的速度增长,也将在2020年至2030年间超过美国而再次成为世界最强经济实体。

不论这些预测是否准确,中国将在世界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前景是可以肯定的,因此中国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方面也应该发挥应有的作用。

记者:您对中国的经济前景很乐观,那么您对中国目前在地区或全球经济中的作用又怎样评价呢?

伯:中国在遏制此次亚洲金融危机方面发挥的建设性作用表明,中国在金融领域已经开始发挥核心作用,要不是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该地区国家极可能陷入新一轮货币贬值,给世界市场造成巨大后果。中国确保经济的稳步增长,降低利率,从而成为亚洲经济唯一的地区性动力,中国还克服了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而加快了开放市场的步子。

中国在过去几年中还在亚洲建立金融风险防范机制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虽然那些措施尚不足以抵御1997—1998年的那场金融危机,但为后来达成更具实质内容的协议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所有这一切都突出表明,中国不仅在地区经济,而且在世界经济中能发挥重要作用,也预示了她在最困难的局势中具有可以发挥建设性领导作用的潜力。

应尽早接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记者:中国要更广泛地参与世界经济活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应该尽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但这一进程显然遇到了困难。

伯:世贸组织应尽早接纳中国加入,即便中国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来分阶段达到要求。我主张应尽早让中国参与“七国金融会议”这个最大工业化国家的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俱乐部,对世界经济发挥关键性建设性作用。不错,相对来说,中国还是一个贫穷国家,在市场经济的完善程度方面与七国也有差别,但双方必须以新的思路和机制来实现有效的合作。

对美中贸易赤字问题要作具体分析

记者:中美经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受到贸易赤字问题很大的困扰,双方在认识上和解决办法上有不小的分歧,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伯:迄今为止主宰着两国经济关系的一些短期双边问题必须放在一个适当的位置来考虑,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贸易赤字。美方的统计表明,美中之间的贸易赤字已发展到比美日间的贸易赤字更为严重的地步。1987年,美国对日本的进出口比为3∶1,而现今美国对中国的进出口比达到了4.5∶1,也就是说,美国要以4.5倍的速度增加对华出口,方能改善贸易平衡状况。贸易赤字在美国是个十分敏感的政治问题,它也是贸易冲突最有说服力的解释,因此中方应该重视这个问题。但我认为,有五个方面的理由可以减轻对美中贸易赤字严重性的忧虑:

第一,如果刨除经由香港进出口所造成的统计差别,美国对双边贸易赤字高估了100亿美元,因此美中间进出口比实际上应为2.5∶1,而不是4.5∶1。

第二,双边贸易平衡远不如一国的全球经常账目状况来得重要,后者包括货物和服务贸易,而且要把与所有经济伙伴的贸易状况放在一起来分析。美国与沙特阿拉伯有巨大逆差,与澳大利亚有很大顺差,我们与这些国家都没有诉诸贸易壁垒来处理贸易的不平衡。

美日之间的逆差与美中之间的逆差也不尽相同,日本的全球经常账目长期处于盈余,使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而中国的全球经常账目直到1993年还处于巨大赤字状态,只是到了1996—1998年才有了数量不大的盈余,中国虽有1300亿美元外汇储备,但她也有一定数量的外债,因此不能把中国看作一个长期出超或长期债权国家,也不能要求她采取像我们要求日本采取的那种调整行动。

第三,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中,90%原先也是从别的国家和地区进口的,只有10%是取代美国产品的。中国从这些国家和地区争到了美国的市场份额,而这些国家和地区也把它们的产品打进了中国市场。美国与那些国家和地区的逆差是缩小的,美国全球赤字的增长也低于美中之间赤字的增长数量。

第四,日本和韩国30多年来一直都是世贸组织成员(包括前身关贸总协定),也被公认为市场化程度相当高。其实中国的贸易保护在国有企业虽然仍较普遍,但就全面来看,与日韩两国实际已经差不多。

第五,美国由于实施出口控制,自己限制了相当数量的对华出口,当然这些限制有国家安全,追求外交政策的目标等等方面的考虑,但不管怎样,每年至少失去了50至100亿美元的对华出口额。(本报华盛顿6月8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